中環街市大變身


發佈時間:2022/04/07
  • 分享至:

640.jpeg



紅街市整治工程開始前夕,這個「大紅人」成為大人細路爭相合照的大明星。相信大部份年青人平日不太願意到街市,認為「好嘈」、「濕撻撻」,滿布魚腥味……然而,無論過去、現在或將來,街市都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活場所、社區中人流最集中的地方,更甚者是本土文化的縮影,尤其經歴中西文化碰撞幾百年,澳門的街市與別不同,是旅客眼中的寶藏。不信?大家可在網上輸入「紅街市」三個字,就有源源不絕的遊記、短片。

 

談及把街市變身、變高成綜合式建築的成功例子,就讓我們一同到鄰埠街市走一轉。香港中環街市,這個保育活化項目,引入私人公司夥拍市建局共同管理及營運,經三年工程後,於去年夏天試業。

 

項目開宗明義,希望承傳中環街市的歷史文化特徵,並以「一地多用」方式進行。當中保留了包浩斯風格的建築物外貌,一共修復13個原有街市檔口,保留傳統設計,吸引米行、旗袍店、海味乾貨店等傳統行業商戶進駐。「街市」內部經過改建,提供多元化的公共空間,容納日常街頭小食、文青小店、生活雜貨等,亦可作休憩、表演之用。當局預計中環街市可回復昔日光輝,成為該區又一個新旺點。

 

要數街市或者市場活化再造,歐洲的成功個案亦多不勝數,例如:位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博羅市場(Borough Market),此乃倫敦最大的美食市集,有百年歷史,專賣各式各樣的生熟食物、地道小食、文創精品等;日本「新築地」豐洲市場也是中外聞名的街市勝地。疫情下,更令人想念旅行探索地道市場的美好時光!





回最頂